学生资助 更加精准有效
发布时间:2018-03-15 14:53 浏览次数:519次
——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取得进展述评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印发和实施,学生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更加精准有效,资助育人成果显著。
2017年也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之年。随着资助过程不断法治化、规范化,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国1.43亿城乡义务教育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1377万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约14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携带。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摆脱困境,进入大学安心读书。我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成本领回报社会。”2018年初,收到中国银行帮扶国家连片贫困县在校大学生资助项目的2000元资助金后,西安医学院2017级学生刘小花(化名)热泪盈眶。
刘小花来自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家庭贫困,父亲罹患恶性肿瘤。2017年8月,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一时陷入了“看病”还是“上学”的纠结之中。在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刘小花陆续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500元、社会爱心捐助7000元,进入大学后,学校又给她发放了6000元资助金。这些帮扶让刘小花一下子摆脱了贫困的桎梏,心中重燃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自2017年起,国家资助不再局限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门于2017年4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明确,国家资助政策从普通高校拓展到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各类研究生培养单位,资助对象从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拓展到预科生。
为鼓励港澳及华侨学生来内地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增强他们的祖国观念,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2017年10月,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修订了《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和《台湾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增设特等奖,奖励标准为本专科生每生每学年8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学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学年3万元。同时,扩大奖励范围,并提高一、二、三等奖奖励标准。
为进一步支持博士生培养工作,调动青年高端人才积极性,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全日制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全面提高:中央高校博士生提高到每生每学年1.5万元,地方高校博士生提高到不低于每生每学年1.3万元。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也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春季学期,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相关经费可携带已顺利实现,全国1.43亿城乡义务教育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1377万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约14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可携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金额不断提高:5年来累计资助学生4.25亿人次,年均增幅2.05%;资助总金额累计近7000亿元,年均增幅10.66%;财政投入累计4780.61亿元,年均增幅7.69%;学校和社会投入累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幅17.77%。我国学生资助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政策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
“只要家庭经济困难,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在哪个学段,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找得到组织,都能享受得到相应的资助政策。只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奋学习,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毕业,全程都有政府的资助保驾护航。”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说。
精准资助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合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在分配资金和名额时不搞“一刀切”,并注重保护受助学生隐私、尊严。
2017年6月28日,清华大学致甘肃考生魏祥的一封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魏祥是甘肃省定西市的一名考生,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更不幸的是,魏祥的父亲早逝,只有母亲陪着他一路求学。考上清华后,为了方便求学,他希望学校能给他们母子解决一间宿舍。
6月28日,清华大学给魏祥回信。在信中,清华表示将给魏祥母子提供两室一厅的宿舍,并承诺“在被确认录取后会立刻开始资助。清华大学多位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主动提出资助和协助你治疗的意愿”,“请你相信,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
“很激动,这封回信处处都很打动我,处处都体现着对我的关心。我当时只是设想过,有可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说可以帮我,但没想到这么隆重地写一封回信。”魏祥说。
确实有学子像魏祥一样是因病致贫,也有学子是因为其他种种原因致贫,面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资助不仅仅是钱的事,更是重大的民心、民生工程。
面对不同学子及其家庭的需求,精准的识别和帮扶才能解决千差万别的困难。2016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各高校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在分配资金和名额时不搞“一刀切”,对民族院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给予适当倾斜,保护受助学生隐私、尊严等。
为了使资金的发放更加精准有针对性,教育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制定了《2017年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手册》、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地完成了143.77万受助学生名单与学籍系统一对一核对工作,采取“当年资金预拨,次年资金结算”方式科学管理资金,确保了把免除学杂费资金精准落实到每一名受助学生身上。
各地各高校也积极探索符合地区特色和需求的精准资助方案。内蒙古卓资县通过深入贫困家庭走访,认真核实各乡镇中职学生精准扶贫人数、中职学生就学信息和家庭成员信息等,建立“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中职学生电子档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创“隐形资助”,通过校园卡消费数据统计向学生发放补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广西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采用“人脸+指静脉+身份证”三者结合的管理技术,对受助学生进行精准识别,实现了与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认证系统的无缝对接。
面对可能发生的电信诈骗、校园贷等,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发布9次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提醒广大学生资助工作者“学校可以放假,资助工作不能放假”,要切实保护好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
“从制度建设、政策设计的角度,我们已经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认为,从根本上说,教育是脱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因教致贫”已经不准确了,“因教脱贫”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建立“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
资助不仅是解困,更承担着育人的功能。一年来,教育部通过建立“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育人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2017年11月9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2017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共49990名学生获奖,一大批杰出的青年学子涌现。如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4级本科生余天呈,2016年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当年唯一的校级交换生名额,同时还担任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五星级),校健美队、合唱队队员;西南大学2014级学生尹力康,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在第九届“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中获第一、二阶段特等奖,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3篇论文修改后获录用。
“国家奖学金是评审最规范、标准最严格、荣誉等级最高的一项奖励品牌。学生参评国家奖学金竞争十分激烈,每年全国2000多所高校、近2700万名在校生角逐仅有的5万个名额,平均获奖比例仅为0.2%。”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国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高校学生勤奋学习、专心科研的热情,进一步坚定了优秀青年学子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决心,其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显现。
事实上,资助不仅是解困,更承担着育人的功能。2017年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作为育人基本任务的十大质量提升体系之一,要求建立“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为了规范学生资助管理,确保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教育部、财政部决定把2017年定为“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并于当年4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对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成长”等“六规范”,不断强化各地、各校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严格规范各地各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与政策执行,全面提升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水平。
在田祖荫看来,下一步学生资助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进入新的阶段,“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还需要在精准资助、依法资助和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等方面下功夫。
“大力推进精准资助。首先,对象要精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和认定办法;其次,资助力度要精准,根据学生困难程度分档资助,不搞一刀切;再其次,发放时间要精准,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资助资金发放到他们手中。要花好每一分钱,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把资助工作做得更有精度、更有人情味。”田祖荫认为,还要大力推进依法资助,充分保障学生权益,确保资助工作依法依规实施,把学生资助做得更有透明度、更加公平有序;落实到资助育人上,要高举“立德树人”大旗,建立起“扶困助学—立德树人—唱响中国梦”这样一条特色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有深度、更加大气。
案例链接
四川:
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即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8亿多元,用于四川采购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21亿元,用于采购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2017年秋季开学,四川790多万名义务教育学生全部享受到国家免费教科书政策。
河南:
为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资助,河南省于2017年秋季学期统一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除各学段资助政策内容外,“明白卡”还告知学生和家长省、市、县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学生资助服务电话及其他咨询方式,方便学生和家长咨询、投诉。
Copyright@ 2015-2018 郑州新奇中学 人事招聘邮箱:zzxqzxhr@vip.163.com 办公室邮箱:zzxqzxbgs@163.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14261号